產業痛點
政策分析基礎資料失真
跨機關資料整併困難
無法即時掌握資料異常
解決方法

解決方法
建議導入以資料品質為核心的資料治理制度,從組織、流程與技術三層面著手。首先,建立明確的資料品質政策與稽核制度,明定資料擁有者、使用者與品質稽核者的角色責任,確保日常管理有依循、有落實。技術層面應導入資料剖析與稽核工具,自動掃描欄位缺值、格式錯誤與邏輯衝突等問題,並搭配異常警示與修復建議,協助資料擁有者快速修正。
此外,可依據應用場景設計資料品質評分卡(Data Quality Scorecard),定期評估資料完整性、一致性、正確性與時效性,並視需要與內部KPI連結,激勵各業務單位主動改善資料品質。最終可結合儀表板進行視覺化監控,讓管理階層即時掌握關鍵資料的品質狀況。此一體系將使資料品質從「被動修正」轉變為「主動管理」,有效支撐數據驅動政策的落實。
使用產品
更多應用

某企業推動資料治理制度建置,但內部各部門對資料治理的理解落差大,同仁普遍將其視為IT單位責任,缺乏參與意願與認同。為提升組織整體數據意識,企業委託顧問團隊規劃一系列教育訓練課程,依據不同角色(管理者、資料擁有者、使用者)設計差異化教材與情境演練。透過實例講解、分組討論與跨部門共創活動,讓參與者理解資料治理對日常作業與決策的實質價值,進而願意參與。

某大型製造業企業因集團內部系統林立、資料規格各自為政,導致關鍵營運指標無法統一定義,跨部門報表失真。儘管過往嘗試自行制定資料標準與管理辦法,但因缺乏方法論與推動經驗,導致治理推動停滯。顧問團隊介入後,採用DAMA-DMBOK架構盤點現況,結合企業實務量身設計資料治理制度,並透過實例導入與工作坊,協助企業建立跨部門共識、制定標準、落實治理運作機制。

某大型金融機構擁有眾多業務系統,包含核心帳務、客戶關係管理與風控模組。由於資料標準未統一,導致報表數據不一致、錯誤率高,進一步影響監理報送與內部決策。該機構導入資料治理機制,先盤點關鍵資料項,建立統一標準,再透過元資料管理平台與資料品質稽核工具,實現資料源頭的一致性與透明度,最終提升資料信任度與應用效益。